前不久,从云南大理农村考来上海的小伙杨成龙,等来了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的录用通知——他即将以基层公务员的身份,成为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卫生健康局的新生力量。
“我带着知识和本领回家了!”回归生养自己的云岭大地,上海中医药大学2025届中药学院本科毕业生杨成龙的人生轨迹构成了一个圆。
一段休学经历,埋下归乡的种子
刚来上海,杨成龙没考虑回云南工作,对未来何去何从很迷茫。是什么影响了他的选择?答案有点出人意料:一次休学。
记得刚读大二,杨成龙就因气胸发作,大学生活按下了暂停键。休息几个月后,他的身体逐渐恢复,可离复学还有一段时间,于是,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闪过:去打工吧,体验一下人生。
休学期的那个冬天,杨成龙离开家乡,来到广东惠州的一家纸厂打零工。谈起这段经历,杨成龙最大的感受就是“远”,然而身边工友却又都是“远道而来”云贵川的老乡。
原来,在杨成龙家乡,这样的工厂数量不多,为了就业,乡亲们只能出去打工,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没法回乡。“我很幸运,至少还有选择的机会。”也正是这份经历,让杨成龙开始思考:要是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好,更多人就能拥有选择“留下来”或是“出去闯”的机会。
回归校园后,杨成龙开始关注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,并逐步了解到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就业路径:报考选调生,回云南脚踏实地做点事。
在杨成龙身边,更多和他经历相似的年轻人,从农村“走出来”以后,纷纷选择留沪读研深造。杨成龙承认,他们做的“都是好选择”,但他自己的想法也同样坚定:“上海很好,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,但我觉得需要有人把这些家乡没有的‘好东西’带回去。”
榜样引路,立志学以致用造福家乡
综合学校老师的建议和自身情况,杨成龙决定通过报考选调生,回云南基层工作。一位朋友兴致勃勃地恭喜他:“选调生是香饽饽,你以后一定能有好发展。”面对朋友的羡慕,杨成龙更好奇的是,那些曾经选择选调生道路的前辈,现在正在做什么?
为此,杨成龙拜访了一位从985高校选调到基层的研究生朋友,对方已经驻村一年多。他向杨成龙展示了手机里自己平日的工作照片:骑摩托车帮乡亲们送物资、送农民的孩子去学校、帮老乡去卖蒜苗……离开大城市来到小县城,做的工作很平凡但很踏实,为的也不是给自己的履历增色,而是帮当地的老百姓做些实事,在乡亲们有需要的时候随时“搭把手”。
榜样就在身边,杨成龙也迫不及待开始思考,自己能做什么。云龙县是白族聚集的地方,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对展开后续工作很有帮助。杨成龙通过和白族同学打电话,开始学起了白族方言,还主动在短视频平台搜索白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像资料学习研究。
“毕业后,我还想学摩托车,毕竟乡间小路上,骑摩托车行动更方便。”杨成龙从小就会种地、干农活,除了能在农忙采收时帮上忙,他考虑更多的是,如何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到的知识带回去、建设家乡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云南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1092万亩,居全国第一;现有中药资源8875种、占全国近一半;全国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70%以上使用云南原料。“这为家乡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。”身为中药学院的毕业生,杨成龙计划未来通过联合宣传和活动策划,让这个“天然大药房”的名声更响亮。
“中医药是老百姓很关心的东西,我想在这个领域施展拳脚,做些实事。”谈到未来,杨成龙的眼里,满是期待。
胜宇配资-在线配资网站-在线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